【星空app官网登录入口】春节户外运动线路出彩 消费热潮迸发

春节前,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11条“2025年春节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这些线路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线路和目的地,带动全国多地掀起户外运动热潮,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也为传统节日赋予了新的活力和意义。 冰雪运动引领消费热潮 “春节期间,崇礼大力推动滑雪场提质升级,除开展体育赛事,还增设滑雪邮局、戏雪乐园、萌宠乐园等项目,举办新春市集、舞龙舞狮表演、篝火晚会、灯光秀、魔术专场等70项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崇礼区滑雪度假之旅运动线路业态。”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假期,崇礼区累计接待游客60.45万人次,同比增长27.5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5亿元,同比增长21.79%。冰雪运动的激情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更有效激活了周边产业链,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同步升温。 北京市延庆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冬奥场馆和冰雪资源优势,成为今年春节的热门旅游地之一。据统计,春节期间延庆区共接待游客122.1万人次,创收1.16亿元。其中,冬奥园区收入802万元,较历史峰值增长25%。此外,68.3万人次涌入北京延庆冬奥城·冰雪长城行户外运动线路,贡献了5361.6万元的消费。 在吉林,以“吉林环长白山冰雪户外运动线路”为代表的旅游项目成为春节顶流。26.03万人次的游客在此体验高山滑雪、雪地摩托等项目,直接拉动消费5.68亿元。黑龙江哈尔滨的“逐梦亚冬冰雪游”休闲运动线路更是火爆,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77.28万人次,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接待游客超61万人次,单日入园游客数突破10万人次,创历年新高。 户外运动线路多点开花 在南方,户外运动线路也呈现出别样魅力。广东阳江海陵岛户外运动线路融合了海陵岛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景观、水下考古发现及丰富的民俗文化。游客可以体验帆船帆板、沙滩足球、冲浪、海钓等项目,同时感受阳江特色风筝文化和疍家文化。春节8天假期,该线路实现总收入5.11亿元,参与线路总人数达54.9万人次。 广西桂林环漓江户外运动线路则凭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户外运动项目成为热门打卡地。8天假期吸引50万人次参与,涵盖项目总收入达7亿元。 此外,浙江安吉的高山竹海“雪之恋”户外运动线路以滑雪、滑翔伞等多元项目吸引了35万人次,创收4.7亿元;湖北三峡户外运动线路以“游高峡、赏平湖”为主题,通过非遗民俗游船、新春灯会等活动吸引了14.35万人次,创收1267万元。 模式创新积累宝贵经验 今年春节假期,“体育+文旅”创新模式展现出强劲动能,长达8天的假期不仅释放了公众积蓄已久的出行需求,更通过时间窗口的延展为深度体验创造了可能。从北国雪原到南海之滨,各地特色户外运动场景与文旅资源实现有机融合,让人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深度感知地域文化魅力。 这种融合模式的成功,也为未来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丁云霞认为,今年春节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的成功,为未来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体育+文旅”的深度融合,各地不仅实现经济增长,还提升了文化影响力。这种模式的成功也预示着未来旅游市场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户外运动将成为全域旅游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并将走向生活化、全民化,成为国民新的生活方式,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形成新的消费热潮。(转自2月21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星空app官网登录入口】大胜日本 中国男篮锁定亚洲杯名额

2月20日晚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中国男篮以100比58击败日本队。本场比赛是中国队在亚洲杯预选赛第三阶段的首场比赛,也是中国队在去年73比76惜败日本队后的复仇之战。 此番中日大战,中国队派出了曾凡博、徐杰、周琦、朱俊龙和队长赵睿的首发阵容。首节开始,朱俊龙上篮得分为中国队拿下首分。第二节,随着曾凡博和赵继伟连续两记三分命中,中国队以27比14将比分优势扩大到两位数。日本队凭借出色的外线投射和快速反击能力,将比分缩小到28比34,中国队被迫暂停调整。上半场结束,中国队以50比33领先。易边再战,双方进攻效率均有所下降,随着徐杰连续命中两记三分,其他队员也接连有三分入账,比赛失去悬念,中国队以100比58大胜日本队。至此,中国男篮以4胜1负提前一轮锁定2025年男篮亚洲杯的晋级名额。 本场比赛,中国队6人得分上双。胡金秋拿下全队最高的17分,队长赵睿砍下16分、8个篮板和4次助攻,曾凡博得到13分、4次封盖,徐杰进账13分、4次助攻,周琦得到11分,廖三宁得到10分。 2月23日,中国男篮将奔赴关岛参加亚洲杯预选赛最后一场比赛。(转自2月21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星空app官网登录入口】云南推动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之年。如今,体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已发生深刻变革,体育功能不断丰富扩展,体育的发展格局正在深刻调整,面对新的形势任务,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的大考,云南省体育局贯彻落实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精神,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全力推动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化体育领域改革,是激发体育事业发展活力、动力的必由之路。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云南省体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若干措施》,制定9个方面42项具体改革任务措施,全面增强全省体育领域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为引领,一体推进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云南省体育局聚力聚焦为民惠民,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助力全省群众体育工作发展走上快车道。截至2024年底,云南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2.6%,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达92.8%,提前完成“十四五”既定任务目标。同时,全年2000多场全民健身赛事的举办充分满足了全省体育爱好者的需求,达成让全省群众“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目标,带动直接经济效益34.07亿元,拉动消费超千亿元。2025年,云南将围绕构建完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推动城乡健身设施从“有”向“优”转变,举全系统之力为全省体育爱好者带来更多更好更优的群众体育赛事。此外,云南省率先印发《体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意见》,以“体”促“融”,打造云南体育促“三交”新样板,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云南健儿取得竞赛和表演项目成绩第一。未来,全省体育系统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通过体育畅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2024年是云南竞技体育收获颇丰的一年。刘浩在巴黎奥运会勇夺皮划艇静水男子500米双人划艇金牌,云南玉昆足球俱乐部中甲夺魁,让云南足球时隔21年重返中国顶级联赛,一系列荣耀时刻让全省人民为之振奋。2025年,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的挑战,云南将持续改革完善高原特色竞技体育管理运行机制,积极融入奥运战略,全力支持国家备战洛杉矶奥运会,扎实做好第十五届全运会备战工作,科学项目布局、优化后备人才培养输送体制,强化医科训一体化发展,推动云南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同时,还将持续推动“三大球”改革发展,支持好玉昆足球俱乐部征战中超,完善青少年培养体系,加强“三大球”协会建设和俱乐部运营管理能力,向着把“三大球”打造成体育强省的标志迈进。 2024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再次落户云南,在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地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呈现了一场户外运动盛会。大会连续两年在云南举办,展现了近年来云南省深入探索实践“两山”理论,发展体育新质生产力,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力资源经济发展优势,释放体育产业发展效益取得的可喜发展成果,体育产业总规模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速。未来,云南将持续放大“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三大品牌效应,充分发挥自然、人文、民族、区位等比较优势,以资源换产业、引投资、育主体、强品牌、促发展,确保到“十四五”末实现“千亿规模、万户企业、百户规上”的体育产业行动目标。提质升级“一带一路·七彩云南”七大品牌赛事,办好“跟着赛事去旅行”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系列活动,重点打造环云南自行车系列赛、九大高原湖泊山水联赛等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竞争力、全省引领力、周边辐射力的特色赛事品牌。继续高质量申办好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持续推动云南“大香格里拉”集聚区、先行区建设,力争在“十五五”末将云南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户外运动发展新样板。 云南体育主动融入和服务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融入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服务重要外交方向,以赛事活动为媒加强体育对外交流,开展和丰富边境体育赛事活动交流体系,构建了多层次合作平台。2025年,云南省将把办好“一马跑两国”“两国一赛道”、澜湄藤球公开赛、怒江皮划艇野水公开赛等一批对外交流体育赛事作为重点,打造成“国门赛事”和品牌赛事。深化体育促进人文交流作用,持续推进与尼泊尔体育赛事活动、马尔代夫乒乓球项目深层次的交流合作,重点做好边境幸福小康村体育嘉年华,在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开展体育“小而精”“小而美”项目及周边对外交流活动,保持民间交流“温度”“热度”,展现云南体育参与国际体育治理体系新的格局和担当。 展望未来,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云南省体育局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将深化改革贯穿云南体育“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三大品牌建设各方面、全领域,朝着高原特色体育强省的目标持续迈进,为体育强国战略贡献云南力量、云南智慧、云南方案,作出应有贡献。(转自2月21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星空app官网登录入口】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努力在体育强国建设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近年来,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对体育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在体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和体育产业等协调发展,广大群众在体育领域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4年,全省体育战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同心协力、拼搏进取,加快建设体育强省,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场地设施保障更加有力,累计建成体育公园(广场)1400多个、健身步道5万多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48平方米。赛事活动供给更加丰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3.8%。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更加有效,建成217个运动促进健康机构、100个基层慢病运动健康干预试点单位。体育社会组织更具活力,逐步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体育组织网络。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整体回升向好,圆满完成巴黎奥运会参赛任务,41名运动员入选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4金5银7铜。17名运动员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获1金3银1铜,代表团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参加全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获得2银。青少年体育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深入实施“5621计划”,初步建立以“5621”布局学校为主体的竞赛体系和青少年体育四级联赛机制。持续加强体校和学校俱乐部建设,给予17个业余训练功能弱化的县级儿童体校经费扶持。不断完善青少年赛事活动体系,全年开展省级青少年比赛113项。体育产业发展迸发强劲活力,联合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分批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清单150项。深化文体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3个项目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不断提升服务体育企业效能,深化实施服务体育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体育彩票销量再创新高,全省体彩网点突破1.85万个,全年销售比上年增长4.81%。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运会举办之年,也是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关键之年。江苏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体育局长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推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体育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持续深化体育领域改革。深化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加快构建部门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逐步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平行竞争办队,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办队格局。优化竞技体育发展布局,制定和实施“6332项目”振兴行动计划。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推进数字体育建设,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数智化水平。  着力提高群众体育参与度、满意度。持续增强健身场地设施可及性,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实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不断提升完善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更好满足群众新需求。提高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质量,广泛开展群众性赛事活动。拓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广度深度,多渠道、高频次推送科学健身知识,推动市级及以下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建设,建立运动促进健康信息系统,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作用。激发基层体育组织活力,加强体育组织培育扶持。 统筹抓好全运备战与新周期谋划。全力以赴抓好全运会备战参赛,科学制订倒计时备战计划,加强参赛形势研判,增强备战参赛前瞻性、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科学训练水平,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强训练过程管控。坚持把为国争光作为第一目标,全面摸清自身底数,明确目标任务,谋划好十六运周期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推动三大球振兴发展,抓好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组织开展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和全省城市足球联赛。 不断提升青少年体育发展水平。着力推动“5621计划”落地见效,继续跟踪学校俱乐部工作。提高青少年业余训练水平,加强体校和少儿体校建设,强化基层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强业余训练管理与指导。完善青少年赛事活动体系,推进省级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逐步推行政府、协会、企业多元主体主(承)办青少年体育赛事,丰富赛事供给。 发展高质量体育赛事赋能经济增长。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高品质体育赛事,承办好南京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无锡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持续提升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大运河系列赛等赛事品质,加快构建更具活力的体育赛事体系。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举办体育赛事,扩大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供给。 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深化实施服务体育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释放文体旅融合倍增效应。丰富载体平台,组织开展体育服务综合体复核,推进运动项目产业链研究,探索开展体育消费场景监测工作。创新政策举措,提高体彩综合竞争力,统筹抓好责任彩票与市场拓展,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体彩公益品牌形象。 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深入推进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立全省体育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数据库。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治理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严格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管理,严肃执纪执法,加大检查监督和惩处力度。 统筹抓好体育法治、文化宣传和体育外事等工作。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工作,讲好江苏体育故事,传播体育正能量。积极开展体育对外交流合作,举办好2025“一带一路”青年体育交流周(江苏)活动,深化两岸体育交往。(转自2月20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星空app官网登录入口】乒乓球亚洲杯首日 国乒十一人开门红

第34届乒乓球亚洲杯2月19日在深圳拉开战幕。首个比赛日进行了第一阶段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中国队12名参赛队员中11人获胜,赢得开门红。 男单方面,林诗栋3比0战胜中国香港选手黄镇廷,王楚钦3比2险胜伊朗选手阿拉米扬,梁靖崑3比0击败印度选手阿昌塔,林高远3比1战胜中国台北选手黄彦诚。“很久没打比赛,赛前做好了困难准备,要慢慢适应比赛节奏和感觉,逐步调整。”赛后林高远说,“深圳的比赛氛围、球台和球等感觉非常好,自己很享受比赛。”此外,小将陈垣宇1比3不敌新加坡选手郭勇。 当日备受关注的一场比赛在国乒小将黄友政与卫冕冠军日本选手张本智和之间展开,最终黄友政3比1获胜。黄友政说:“对手非常强大,自己没有包袱就是全力以赴去拼。”两人最近一次交手是在一个月前的WTT世界乒联常规挑战赛马斯喀特站,当时黄友政在1/4决赛中1比3不敌对手,几局比拼都输在了关键分。这次黄友政对关键分的把握更胜一筹,“上一次在关键分处理上差了一点,这次不管领先还是落后都放平了心态,打好每一分。” 女单方面,孙颖莎3比0轻取中国台北选手简彤娟。第一次出战亚洲杯的孙颖莎赛后说:“深圳是我非常熟悉的城市,我在这里打了很多年乒超,很亲切。第一场比赛发挥得不错,希望后面的比赛能够再接再厉。”王曼昱直落3局横扫韩国选手李恩惠。赛后王曼昱分析说:“发挥得还不错,整个人非常兴奋,在场上也非常专注。和对手很早以前打过一次,相当于‘遭遇战’了。她的相持和发球都非常好,做了比较细致的准备。” 卫冕冠军王艺迪3比1击败韩国选手金娜英。赛后王艺迪分析说:“整体打得还可以,有些机会球的感觉找得还不是特别好,处理得稍微差一点。”陈幸同3比0速胜中国香港选手杜凯琹。小将蒯曼直落3局力克新加坡选手曾尖。第一次参加亚洲杯的蒯曼坦言由于赛制不同,自己在心态和思想方面提前做好了调整,同时也为第一场比赛做好了困难准备。石洵瑶直落3局挑落印度选手穆克吉。(转自2月20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星空app官网登录入口】巴赫与青年师生共话奥林匹克精神

2月1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来到北京体育大学,走进中国奥林匹克学院的“奥林匹克与我”公开课暨“奥林匹克领航者”讲堂,与师生共话奥林匹克精神,启迪青年未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高志丹出席相关活动。 公开课前,巴赫一行参观了北京体育大学冠军之路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刻石广场。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樊战备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巴赫长期以来给予北体关心支持的感谢,并向其颁发特别荣誉证书。 公开课以访谈形式展开。巴赫以自己青年时代作为击剑运动员的经历,分享了对奥林匹克价值观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体悟,指出“热爱与激情”对运动员的重要意义;以从赛场到管理的跨界历程,讲述了复合型能力构建的转型逻辑;以文化转译和年轻化表达,阐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代际传承,强调了“更团结”这一奥林匹克格言的重要意义;以人工智能技术(AI)赋能下的时代发展,论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革新与青年使命。在互动环节,巴赫热情回答了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乒乓球奥运冠军马龙和花样游泳奥运冠军冯雨的提问。 巴赫对北京体育大学为奥林匹克事业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北体承办中国奥林匹克学院建设任务,将人才培养与推进中国奥林匹克事业深度融合,为全球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了新范式,潜力无限,希望北京体育大学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人才。 巴赫主席来访期间,还观摩了在学校驻训的国家艺术体操队训练,并为中国奥林匹克学院题词。国际奥委会执委、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林匹克学院院长李玲蔚等陪同。(转自2月20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星空app官网登录入口】从冰刀起步到产业集群 黑龙江冰雪装备华丽转身

黑龙江,中国最早开发冰雪、运营冰雪的省份,是中国现代冰雪产业的肇兴之地。这里冰雪产业根基深厚。黑龙冰刀伴随着一代代冰雪健儿的成长,见证了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历程,并成长为知名国产品牌。 一直以来,黑龙江高度重视冰雪装备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拥有一大批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具有冰刀冰鞋、滑雪板、索道、拖牵、雪地摩托、造雪机、冰雪娱乐器材等多种冰雪装备生产能力。牡丹江劲道冰雪科技、佳木斯同江赫哲远鹏、七台河百凝盾运动装备等一批优质冰雪装备制造企业落户龙江,哈尔滨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齐齐哈尔冰雪装备产业园区、七台河冰雪经济产业园等加快建设,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正因澎湃的冰雪热情焕发出装备制造的新活力。 在哈尔滨举办亚冬会之际,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学峰介绍了黑龙江蓬勃发展的冰雪装备产业情况。这片冰雪资源丰富、工业体系完备的黑土地,正凭借自身优势,在冰雪装备领域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借助哈尔滨冰雪旅游成为“顶流”和举办亚冬会的契机,黑龙江的冰雪装备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创新活力。比如,宇峰索道的拖牵产品成功进入亚冬会赛场,巩固了国内领先地位;赫哲远鹏全地形雪地摩托车已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劲道冰雪科技、百凝盾等一批冰雪装备领域优质企业陆续落地龙江,冰雪装备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 随着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的成功举办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的不断巩固和扩大,冰雪装备市场需求还将急剧增长。王学峰介绍,下一步,黑龙江省将紧抓举办亚冬会带来的时代发展机遇,借助龙江冰雪旅游火爆之势,聚焦冰雪装备核心技术、重点产品、重点需求、重点环节,加快先进适用冰雪装备的研制生产,推动产业集聚,拓展市场领域,多措并举,着力推动冰雪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还将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强科技创新,持续推出更多高精尖以及大众冰雪装备产品,不断做大做强;推动产业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招引更多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项目;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商务合作,提升龙江冰雪装备企业知名度与品牌效应;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标准引领行业创新升级;用好用足国家和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政策,推动政策更好发挥实效,激发冰雪经济发展活力。 在冰雪产业的广阔天地里,黑龙江省正抢抓战略机遇,凭借自身优势,从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品牌、完善标准体系等多方面发力,推动冰雪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张开双臂,引资兴业,携手合作,共同开创冰雪产业的美好未来,实现双向奔赴、互利共赢。(转自2月19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星空app官网登录入口】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推进河北体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河北体育收获满满、成效显著。巴黎奥运会取得好成绩,“十四冬”金牌数、奖牌数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冬奥场馆运营实现盈余;雄安新区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1.91个,远超全国“十四五”规划任务指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达到国家标准的体育公园实现县县全覆盖;群众性冰雪运动向纵深发展,全省获得大众滑雪(冰)等级证书220余万张;新兴体育项目和赛事经济蓬勃发展,体育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2025年,河北体育将继续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服务重大战略、聚焦体育强省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抓手,全面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提高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贡献河北体育力量。 聚焦服务重大战略 全力推动冬奥场馆后续利用。继续提升赛训等级和影响力,推进综合利用改造提升,拓展多季节、多业态运营模式。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支持,大力申办更多的国际级国家级赛事,最大限度地将省级赛训资源向冬奥场馆倾斜。推动建设雪如意攀岩中心项目,完成雪如意冬奥主题文化展馆、单轨滑车、吊厢缆车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2.5公里赛道改(扩)建项目。举办各类旅游文化、会议会展等活动不少于100项。 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继续完善足球场地设施、足球教练员队伍、足球推广普及和人才培养、足球赛事活动四个体系。支持新建足球场77个,改造提升20个,每万人拥有足球场达到2个以上。培训和引进E级以上足球教练员90人,累计达到412人。努力推动全区中小学开设足球课全覆盖,足球传统特色学校达到60所。进一步完善校园联赛、城市联赛体系,积极申办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赛事。 深入推进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持续推动“体育赛训到河北”“体育消费到河北”“体育创业到河北”,推动京津更多优质赛训、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进冀入冀。 支持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乡镇(街道)体育工程177个,配备“和美乡村”示范村器材200处,实现乡村振兴示范村高标准健身设施全覆盖。 聚焦体育强省建设 全力备战十五运会和米兰冬奥会。全力实施“金牌计划”,紧盯大湾区全运会冲金点和奖牌点,全面提高转化率,努力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紧盯米兰冬奥会重点运动员,全方位服务保障,努力实现奖牌零的突破。以备战为引领,抓好教练员队伍、推动“三大球”振兴发展和攀岩、街舞、激光跑等新兴项目发展。 切实抓好体育惠民工程。高标准提升156个体育公园,建设200个城区街边球类场地,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棋牌、广场舞、健步走比赛1万场以上,实现达到国家标准的高品质体育公园县县全覆盖。 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和冰雪经济。围绕参赛观赛人数达到2000万以上的目标,抓供给,增加高水平赛事数量;抓引流,吸引更多观众参与;抓安全,确保不出问题。围绕全省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900亿元的目标,以冰雪运动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加快建设省级10个体育场馆项目。新建5个专业竞赛场馆(场地自行车馆、射击馆、射箭场、棒球场、垒球场),建成后河北省将具备申办筹办全运会场馆的基本条件;改造提升5个场馆(河北体育馆、河北奥体中心、运动技术学校、崇礼高原训练基地、摔拳跆中心),建成后将彻底解决河北省现有场馆安全隐患、功能缺失问题。 全面深化体育改革 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开放办体育、开门办体育,总结保定沃隶排球俱乐部成功模式和经验,采取省市、省企、省校等方式联办运动队,大力发展社会体育俱乐部,实现政府主导、共建共赢、多元发展新模式。 改革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围绕“四个一批”项目布局(巩固一批优势项目,突破一批潜力项目,提升一批短板项目,发展一批新兴项目),突出“四个重点”(围绕重点项目,抓好重点市县、重点学校,解决重点问题),构建“一条龙”培养机制。对标体育总局“633重点项目”,结合各地实际,大力发展优势项目、基础大项、“三大球”、冰雪运动项目和新兴项目(攀岩、小轮车、滑板、霹雳舞、激光跑),形成“市市有重点,县县有特色”的项目发展布局。充分发挥后备人才培养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建好省体校,建强市级体校,恢复县级体校,积极稳妥发展新型体校,形成以体校为主体,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社会体育俱乐部等为支撑的后备人才培养格局。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推动“一机制三体系”建设(两纳入、三进入、十结合、四会议工作机制,场地设施体系、赛事活动体系、科学健身指导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多元投入,形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机社会的治理格局。抓住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谋划一批场地设施项目特别是中心场馆项目。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大赛运行机制,全年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5万场次。进一步改革冰雪运动推广普及机制,深入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全年新增获得大众滑雪(冰)等级标准证书人数100万人以上,创新举办大众滑雪(冰)等级标准积分赛,鼓励更多人通过赛事提升等级,提高滑雪技能。 创新运动员文化教育体制机制。重点围绕提高运动员文化课教育水平,创新实施“1+6+N”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模式(1即运动技术学校,6即河北奥体中心、射击射箭中心、自行车中心、摔拳跆中心、崇礼高原训练基地和蟠龙湖水上运动训练基地,N即若干跟队辅导员),构建“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四个体系,确保文化课在运动队、运动员中高质量全覆盖,提高运动员整体文化素质。 深化体育文化改革。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积极倡导科学健身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健身知识“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深入挖掘河北优秀体育传统文化,筹建河北体育博物馆、档案馆和荣誉馆,使体育成为引领社会新风尚的正能量。 大道至简,实干为先。2025年河北体育工作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奋力开创体育强省建设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和体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转自2月18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星空app官网登录入口】亚冬效应助燃“尔滨”群众冰雪热情

随着亚冬会在哈尔滨成功举办,这座素有“冰城”之称的城市再次成为冰雪运动的焦点。去年已经火了一把的“尔滨”在这个冰雪季延续着超高的人气,整座城市因为亚冬会而沉浸在一片冰雪运动的热潮之中。亚冬会不仅是亚洲冰雪健儿的竞技舞台,更成为进一步点燃哈尔滨冰雪运动热情的火炬,让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带动全民健身走向纵深,让“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得以巩固和扩大。 在哈尔滨的街头巷尾,冰雪运动的热潮随处可见。在松花江江面、市区公园、广场空地、校园操场、内河内湖等场地,当地建设了500余处群众身边的冰雪运动场地。 在香坊区的黛秀湖冰场,每天清晨都有不少群众带着冰鞋来这里滑冰。在这块公益冰场上,不仅有花甲之年的冰球老人挥动着球杆在冰面纵情驰骋,还有很多初学者在这里练习滑冰。很多家长拉着小朋友玩冰爬犁、抽冰尜,感受着最纯粹的冰雪快乐。这样的冰场,这样热闹的场景在“冰城”还有很多。这个冬天,哈尔滨浇建了80余处室外公益冰场,在松花江两岸打造了4条越野滑雪体验线路,利用居民社区、校园操场、城市中心公园广场等,不断开辟冰雪运动的新场地。 距离哈尔滨市区200多公里的亚布力阳光度假村滑雪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发烧友”。在这个雪季,哈尔滨往返于亚布力的高铁动车一座难求,带着雪具上火车,成为年轻人新的“乘车时尚”。 “瞧!那就是亚冬会越野滑雪比赛的场地。”薛帅从山上娴熟地滑下,刹停时激起层层雪雾,他指着旁边的场地对同行的朋友说道。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骨子里的“冰雪基因”让薛帅从小就喜欢上了滑雪。因为亚布力雪道的多样性,他每年冬天都要来这里滑很多次。“我们在群里提前约,朋友们凑一起从哈尔滨开车来滑一个周末。冬天我们就用这种方式来聚会。”薛帅说,现在来亚布力滑雪的人非常多,经常能在雪具大厅里看到一些带南方口音的滑雪者。 “早就计划好要在这个冬天来哈尔滨当一回南方‘小土豆’。我去了冰雪大世界,滑了冰滑梯,还去‘大冰箱’里滑了雪。”亚冬会期间从湖南专程来哈尔滨游玩的马金超感叹不虚此行,“第一次走进室内滑雪场,温度适宜,坡度也很友好。滑雪确实好玩儿!”马金超体验的是拥有8条不同坡度雪道的哈尔滨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我们不断打造‘滑雪+’新场景、新业态,日均接待游客八九百名。”场地负责人说。如今,人们来哈尔滨不仅赏冰灯看雪景,越来越多的群众还走进冰场雪场,成为冰雪运动的参与者。从“赏冰雪”到“上冰雪”,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冰雪运动观念的转变,更展现出群众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态势。 冰雪场地四处开花,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火热澎湃,亚冬会的场馆也将在赛后助全民健身一臂之力。“本届亚冬会后,各场馆将向社会开放,在专业培训、举办赛事、促进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亚冬会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哈尔滨市市长王合生说。 哈尔滨在这个冰雪季还组织开展了100余项冰雪节庆赛事活动。据了解,哈尔滨通过串联各大景区、场馆、赛事,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精品线路,连同冰雪大世界、雪博会、游园会、嘉年华等,除了展现冰雪魅力,为群众带来全方位、多层次的不同体验,还进一步拓展了冰雪旅游版图,为“冰雪热”再添一把火。亚冬会后,哈尔滨将接续举办“市长杯”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亚洲速度滑冰马拉松、越野滑雪马拉松、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赛等高水平赛事,积极承接冠军赛、锦标赛、分站赛、巡回赛等专业赛事,打造特色赛事品牌。哈尔滨还将聚焦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推出包括雪地自行车、雪地足球、冰球等在内的上合冰雪体育赛事,让冰雪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转自2月19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星空app官网登录入口】深化改革 昂扬向上 为建设更高水平体育强省而努力奋斗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运会的决胜之年。广东体育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决战决胜的昂扬姿态,全力以赴办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启动“十五五”谋篇布局,以建设更高水平体育强省为目标,统筹推进广东体育高质量发展,以实干、实绩、实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体育新篇章。 新时代赋予广东体育新使命 新时代,党和国家将体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重要”的重要论述不仅全面深化了对体育本质和功能的认识,赋予了体育鲜明的政治属性,更精准定位了体育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全局中的关键角色。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承担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的战略部署,也对发展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广东体育将毫不动摇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勇挑更高水平体育强省建设的政治重任,成为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同向而行的生力军。 新使命明确广东体育新职责 对标“四个重要”,要在更高站位上统筹推动体育事业全面、系统、协调发展,让广东体育的创新实践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一幅靓丽的图景。 以先行之志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高质量发展的“活化剂”。切实提升“跳出体育看体育、跳出体育干体育”的发展观,充分发挥体育服务个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多元价值功能,抢抓体育消费新增长点和体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作用,构建更加开放的发展格局,引入更加丰富的参与主体,促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发展、文明进步。 以开拓之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好区域协同发展的“融合器”。围绕打造重大赛事活动承接地、国际体育组织区域总部集聚地、高水平运动训练基地、运动医学与健康促进中心、体育教育与科技创新中心、体育高端智造与商贸会展中心,建设世界级的体育湾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不断激发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进一步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 以示范之责构建更高水平体育强省,做好体育强国建设的“粤标杆”。广东始终保持改革锐气,增强改革本领,着力提升抓好改革落实的能力,敢于、善于同影响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外因素进行坚决斗争,在创新广东体育改革思路、目标、方法、措施的基础上,带头拼、加油干,奋力打开广东体育改革发展新天地。 新职责呼唤广东体育新作为 全力以赴做好十五运会办赛参赛工作,为伟大复兴聚气。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贯彻“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携手港澳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努力打造一场彰显国际标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的运动会。扎实推进备战参赛精细化管理,健全战时指挥体系,加强粤港澳协同备战和省市协同作战,推动“揭榜挂帅”落地落实,确保完成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任务目标。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民健康筑基。深入实施体育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推广镇校体育共享工程,统筹绿道、万里碧道、南粤古驿道、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区域风景公路及城市慢行道等各类线性空间,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深入推进“四个一万”计划,以万名骨干引领、万名师生支教、万个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万个村(社区)健身队伍建强计划拓展服务覆盖范围。积极开展省“百千万”系列赛,鼓励沿海地市举办海洋运动会,推动赛事活动盛事化,营造“全民全运、全运惠民”良好氛围。积极打造“给孩子一万个运动小时”系列活动,促进青少年参与运动、掌握技能、养成习惯。 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国为省添彩。以训练体系、备战体系、竞赛体系、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改革重点,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新体系,完善共建共赢、多元发展新模式,实现融合发展、多元价值新功能。深化巩固“队伍支部创品牌,金牌党员当标兵”政治建队模式,将“三铁三硬”的新要求落实到训练、比赛和生活中,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广东竞技铁军。深化体教“阵地融、人才融、赛事融”,鼓励县区体校与学校合作共建新型体校,引导重点项目开展631布局和“3+4”培养模式,推进青少年科学选材标准、学校教练员岗前培训和专业技术评价标准研制,建立重点项目体育后备人才数据库,优化体育、教育系统赛事资格、成绩互认衔接。推动“三大球”振兴发展,构建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稳定合理的竞赛体系、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持续全面的服务保障体系。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赋能。借助全运会的集聚效应,培育壮大一批有自主品牌的大型体育企业,扶持“专精特新”及单项冠军企业,完善产业基地管理办法。精心办好2025年戴维斯杯世界Ⅱ组附加赛、亚洲水球锦标赛暨世锦赛资格赛、全国田径大奖赛、全国帆船锦标赛等高水平赛事,引进并培育品牌赛事,研制加快发展赛事经济和促进体育消费政策举措。谋划推出一批优质文体旅融合产业项目,创新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数字体育消费新场景,实现多业态融合、多场景打造,做活“体育+”消费。 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发展助力。重“图治”,锚定2035年建成体育强省的目标,高规格出台一份关于扎实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省的重要文件,开展体育高质量发展重点问题研究。配合国家体育总局设置体育强国省域特色指标,完善体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重“智治”,完善覆盖省市县镇村五级的体育公共数据仓,构建全省公共体育场馆智慧化场景,打造国内领先的公共体育场馆群,做好广东体育博物馆的展览展陈工作。重“共治”,深化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强化县镇村体育阵地建设,畅通基层体育服务和体育治理“最后一公里”。(转自2月19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